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洪昱斌:工匠心铸就“膜”之路

2022-04-29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洪昱斌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工匠心铸就“膜”之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洪昱斌的劳模故事

  24年很长吗?1/4个世纪,目睹一个青年的成长史,见证中国膜工业总产值从1999年的20多亿元到如今3000多亿元的飞跃;

  24年很长吗?对所从事专业的痴迷日复一日,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怀着热爱走过的路,就不觉得漫长。

  今年,是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任总工程师洪昱斌加入三达膜的第24个年头。

 

  24年来,洪昱斌潜心于膜设备生产、膜工艺开发和膜材料研制三大领域,先后攻克了多种新材料研制难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膜行业的进步。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洪昱斌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用工匠之心在“膜”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超越的。

  二、体悟总书记指示,与膜结缘

  1999年,走出大学校园第三年的洪昱斌加入了三达膜,成为一名技术员。由于大学本科专业是食品科学,而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属于材料学范畴,因此,“膜”,对于彼时的洪昱斌而言,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

 

  同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大学听取三达膜创始人蓝伟光博士的汇报后,作出了“应将大力发展膜技术作为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及调高调优产业结构的突破点来抓”的指示,随后又亲自到三达膜参观视察。习近平总书记对膜产业发展的重视与展望,深深影响了年轻的洪昱斌,让他看到了“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这也成为洪昱斌投身膜行业、钻研膜工艺及材料的重要契机。

  二、敢于挑战,实现陶瓷膜国产化

  “逆向思维、目标导向,把市场的难题作为科研的课题”,是三达膜自成立就坚持的经营理念,也是三达膜一直以来面临的挑战。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陶瓷膜产业化还是一片空白。在2010年以前,三达膜的陶瓷膜技术也主要依靠德国引进,但进口产品用于国内设备,常面临“水土不服”的尴尬,甚至曾给公司带来过不小的经济损失。

 

  如果解决不了“受制于人”的问题,膜行业的未来发展就会受限。时任三达膜副总经理的洪昱斌带领10个人组成攻关小组,主动肩负起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重任,誓要拿下陶瓷膜的核心技术。

  带着这种“不服”的信念,洪昱斌带领团队夜以继日,从零开始,学习原理、消化技术、研发实验,终于找到“卡脖子”技术的症结,并设计了上千份膜技术方案,不断讨论、试错、寻求最优配方。

 

  凭借着如此的毅力和耐力,历经3年多时间,洪昱斌及其团队最终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关,实现了陶瓷膜从依赖进口、到独立研发、再到进口替代的进程,还把陶瓷膜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三倍,更让三达膜在膜领域核心技术上占领了一定的话语权。

  四、管理创新,打造高层次人才团队

  洪昱斌在管理中还十分重视研发技术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改革,先后组织制定了十余项企业研发与创新管理规定,打造了完整的科研管理体系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模式,成为公司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团队成员眼中,洪昱斌还是一名好老师。

  洪昱斌深知,每次技术攻关都离不开一个高质量、高技能的团队。他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还竭力提升团队整体水平,成立“洪昱斌劳模创新工作室”,毫无保留地把所学知识、技术传授给公司研发技术岗位员工,把工作室当做“人才孵化基地”,先后指导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共计50余名,传帮带一线技术操作工100多名,形成了一支由博士、硕士和技术型人才组成的高层次、多学科结合的科研队伍。

  他带领的陶瓷膜研发组被授予“省级工人先锋号”、“五一先锋号优胜集体”荣誉称号,有机膜研发班组被授予“市级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五、科创不止,力争领跑膜行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把科学技术变为生产力,就必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因此,洪昱斌提出,“要加快自主创新,融合市场需求,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先进产品,力争成为膜行业的‘领跑者’。”

新闻推荐
相关产品